近日,人民日报社《中国经济周刊》刊发《道交一体化 搭建便民快车道——淄博两级法院全力打造“齐行有道”道交解纷特色品牌》《解“法结”更解“心结”——淄博市博山区人民法院妥善化解一起民刑交织家事纠纷》两篇文章,报道了淄博两级法院强化府院联动,推动道交纠纷、家事纠纷化解工作情况,现予以刊发。
道交一体化 搭建便民快车道
——淄博两级法院全力打造“齐行有道”道交解纷特色品牌
道交领域是市域治理的重点单元,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。如何减少部门间的奔波诉累,一次性快速解决纠纷拿到赔偿款,是道交事故当事人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。在淄博,“齐行有道”道交解纷特色品牌给出了答案。
只进一扇门,办结所有事
为了探究快速解纷背后的原因,记者来到沂源县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中心。如今的服务大厅,就像一个全科门诊,车驾管综合业务、违法处理、通行证业务、档案查阅、信用查询、车物损鉴定咨询、法律援助工作站、民政救助……涉及交通驾驶的业务,几乎可以在这一个柜台全部完成。穿过服务大厅,就是沂源县法院道交事故审判团队的办公场所,法官王超正通过视频形式与案件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。
王超使用的可不是普通聊天软件。2023年,淄博中院与沂源县法院联合研发了“一案一群聊司法链调解系统”,并取得了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。当事人举证、质证、调解、签字确认、送达结案、点对点过付等可通过该系统全程在线完成,实现当事人处理纠纷“指尖办”“零跑腿”。2024年,该系统还嵌入了最高院的“道交一体化”平台,不仅实现了解纷主体的多方参与,还实现了信息全程留痕、自动存证,保证了群聊信息的保密性、真实完整性和可溯源性。
“如今,法院、检察院、交警大队等相关部门线下一体化办公、线上也可以一群通联,真正实现让群众‘只进一扇门、办结所有事’。”王超说,现在可以直接通过道交平台调取事故认定书编号所关联的证据,无法从线上直接调取的证据也可以实现点对点向交警调取,便利群众的同时也极大通畅了法官办案的流程。
一体化处理,多元化解纷
为了凝聚道交解纷力量,淄博中院会同司法局、交警、金融监管局、保险行业协会等共同制定了《关于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体化处理工作机制的意见》,不断加强与人民调解、行业调解、行政调解等社会力量协同联动,保障人民法院与主管部门、行业组织常态化沟通、诉非衔接机制的实质运行,推进道交纠纷一站式、一体化处理。
例如,在人身伤亡较重的案件中,评估鉴定往往是双方争议的焦点之一,大大增加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,不利于案件的快速调处。2023年2月,陈某驾驶小型轿车与刘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相撞,造成刘某严重受伤。刘某诉至法院,要求赔偿其损失150余万元,但保险公司对原告刘某的单方鉴定不予认可,要求重新鉴定。“我们启动了‘法院+保险协会’诉调对接机制,邀请市保险行业协会介入案件,并多次邀请专家分析研判,最终保险公司认可了原告的鉴定结果。”淄博中院道交团队法官张聘说,“该机制搭建起了涉保险道交纠纷化解的‘高速路’,有效破解了法院‘看得见管不了’、保险协会‘管得了看不见’的难题。”
2024年以来,淄博地区共发生交通事故警情12万余起,其中行政调解化解80000余起,行业调解化解23000余起,人民调解化解5000余起,诉前、诉中调解化解4000余起,最终需要判决的有1589起,占全市警情的1.3%。
多元救助机制,推动案结事了
一体化处理中心化解了纠纷,但服务并未停止。针对因无法获得有效赔偿而导致生活困难的当事人,一场联动救助行动迅速展开。
在王某与孙某相撞的一起交通故事中,孙某四肢瘫痪构成一级伤残,法院判决保险公司与王某共同承担赔偿责任。保险公司如约履行义务,但王某因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致执行程序终结。2023年6月,孙某之妻申请司法救助,张店区法院启动程序给予5万元救助金,还联合村委会实地调查,联动民政局助其申请低保,并为孙某妻子在村办企业谋得一份相对灵活的工作,为家庭重燃生活希望。
2023年,淄博中院联合交警、检察、司法、民政等部门建立“司法救助+社会救助”长效机制,在道交一体化处理平台开通线上线下救助申请渠道,对生活困难、被执行人确无赔偿能力等符合条件的当事人,通过救助基金、法律援助、司法救助、临时救助及大病救助等形式,及时纾困解难,推动案结事了。多维救助保障体系,让法院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关怀,直接送到困难群众手中,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。
浏览次数:次